潔白哈達送祝福,夜晚篝火燃激情。 篝火晚會愿是草原人民一種傳統的歡慶形式。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學會了鉆木取火之后,發現火不僅可以烤熟食物,還可以驅嚇野獸,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對火產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來,人們外出打獵滿載而歸,互相慶祝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過程中,便互相拉手圍著火堆跳舞以表達自己喜悅愉快的心情,這種歡慶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就形成了篝火晚會。 馬背民族在草原上舉行篝火晚會,除了歡慶之外還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是草原空礦、蚊蟲較多,燃起篝火不僅可以取暖,也能用煙火驅散蚊蟲二是草原一望無際,很難辨別方向,點燃篝火既可照明,也可為夜色中行走的人指明方向;三是草原草木多、野獸也很多,點燃篝火可以驅嚇野獸保護人、畜安全四是草原人民多過游牧生活,居無定所,篝火晚會隨時舉行,符合生活習俗。 如今,篝火晚會已不再局限于草原上舉行,也同樣成為平原、山區的最受歡迎的旅游活動。特別是隨著農業旅游發展的蒸蒸日上篝火晚會受到了廣大游客的普遍青睞。晚宴后,人們在指定的廣場上用木桿搭成支架,由遠方的客人點燃篝火,放起歡快的音樂人們便一起圍繞篝火載歌載舞。篝火映紅了夜空,映紅了人們的笑臉,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抹永遠艷麗的霞光。